《包身工》选入课本时编者做了删改,下面的句子①是课文,②是原文,将二者对照,你认为是课文好,还是原文好
《包身工》选入课本时编者做了删改,下面的句子①是课文,②是原文,将二者对照,你认为是课文好,还是原文好?为什么?
(1)①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②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2)①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②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举起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
(3)①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娘的乡邻。②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的乡邻。
(4)①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老版教材)②她们嘈杂起来,有的在公共自来水龙头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拗执地粘在她们头发上的棉絮,陆续地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
(5)①在厂方,她们叫做“试验工”和“养成工”两种。试验工就表示准备将一个“生手”养成为一个“熟手”。②在厂方,她们叫做“试验工”或“养成工”。试验工的期间表示了厂家在试验你有没有工作的能力,养成工的期间那就表示了准备将一个“生手”养成为一个“熟手”。
(6)①但是,住在这地域附近的人,这河流里面的不同的成分是很容易看得出的。②但是,住在这地域附近的人,对这河流里面的不同的成分是很容易看得出的。
(7)①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一种生物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地容易疲劳。但是在做夜班的时候,打瞌睡是不会有的。因为野兽一般的铁的暴君监视者你,……②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一种生物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地容易疲劳,尤其是在做夜班的时候,打瞌虫是不会有的,因为野兽一般的铁的暴君监视者你。
(8)①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也已经不存在了!②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因为船户总还得养活它们,喂饱它们,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也已经不存在了!
答案:(1)①“……工房区域像……两块”显然不通。②用“被”字句较妥。(2)①“摔”是“往下”的动作,而“往上”的动作当是“抛、举”。“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没有主语。②避免了这些语病。(3)前文说得很清楚,“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的家乡或者灾荒区域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所以此处应是“老板”,不该是“老板娘”。(4)老教材改动较妥,“嘈杂”可省,因为前面对慌乱的场面有细致描写,“她们”是总提,“有的……有的……有的……”是分述,层次分明,而原文和现行教材缺一个“有的”,反而层次不清。(5)课本删改后不合原意,把“试验工”和“养成工”搞混了。(6)介词“对”不能删掉。(7)课本改动后把原文句子内部的关系都搞错乱了。原文意思是说“一种生物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地容易疲劳,尤其是在做夜班的时候,(但是)打瞌虫是不会有的,因为野兽一般的铁的暴君监视者你。”原文不足之处是缺了“但是”。课文把关系错乱以后,“打瞌睡”只是夜里的事,其实白天也会打瞌睡的,小福子不就是例证?(8)“这一点施与的温情”指的是什么?课文中竟然找不到指代的对象,“因为船户总还得养活它们,喂饱它们”是绝对不能删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