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学考试网

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未知

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津教政〔2019〕1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要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利于促进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办学目标;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发展性原则。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注重发现潜能和优势,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激励、指导作用,着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3.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活动、经历和典型事例进行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全面客观地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
4.公正性原则。评价工作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格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工作组织严密、规范,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公平、公正。
二、评价内容
1.思想品德。包含日常行为表现、专题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表彰和奖励等评价要点。要突出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自尊自信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如实记录学生日常行为中的突出表现,参加专题教育活动、班团队活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以及个人获得的荣誉称号和奖励情况等。
2.学业水平。包含国家课程修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修习、研究性学习成果、个人优势学科学习和社团活动情况等评价要点。要突出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鼓励学生发展学科特长,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如实记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出勤、作业情况,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结课成绩,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修习情况,以及学科实验成绩、研究性学习成果、优势学科的表现、社团活动情况等。
3.身心健康。包含体育课程修习、日常体育类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心理素质、体育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要突出身体机能、体育运动兴趣、运动技能水平,以及健康生活方式、自我保护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如实反映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课间操、阳光体育活动,参加运动队与运动会,以及体育特长发展中的表现、心理素质表现等。
4.艺术素养。包含艺术类课程修习、艺术类活动、艺术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要突出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如实反映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行为表现和成绩等。
5.社会实践。包含学军、学工、学农、研学实践教育等集体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课堂活动,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评价要点。要突出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如实记录和呈现学生参加学军、学工、学农、实习、参观学习、研学实践、社会实践课堂等实践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创造发明等。
三、评价程序
1.成长记录。各初中学校建立常态化的学生成长记录制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和表现,及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要确保活动记录、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做到有据可查。
2.整理筛选。每学期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整理、遴选本学期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标志性成果,以及有关证明材料。
3.审核公示。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每学期末对学生筛选后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公示。可采取网络公示或在教室、公示栏等显著位置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五个工作日,经过公示确认的材料原则上不能再修改。
4.形成档案。初中毕业前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整理初中三年的个人成长记录材料,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用于形成个人综合素质档案。档案材料须在本校公示,公示无异议,经学生本人及家长、班主任签字,学校审核盖章后存档。
由外省市转入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经相关部门认定后导入“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四、评价结果的使用
1.以评价为导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初中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以评价为抓手,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此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3.以评价为参考或依据,探索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要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招生依据的做法,在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及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时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参考或依据。鼓励有条件的区进行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模式改革的探索。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行市、区、校三级管理,分别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整体设计、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协调落实。要充分认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细化关键指标内容,充分发挥各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班主任、学科教师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有效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的数据,形成《天津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档案》。各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采集数据,不断推进评价工作信息化。鼓励有条件的区、校开发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推进素质教育。
3.重视常态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学校负责组织实施。要坚持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避免为评价而评价的不当做法。要指导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做好写实记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主动发展,严禁集中突击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应该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结合起来,成为实现学校高质量、有特色办学的重要抓手。各区教育局要加强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检查与指导,注意总结经验,深化评价工作研究。
4.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学校和个人诚信承诺制度,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建立公示和举报制度,对选入学生综合素质的档案材料进行公示,畅通举报渠道;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如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人员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有异议,可向学校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报或申诉,相关部门要对所反映的内容重新进行审核认定;建立检查和监督制度,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者将记录到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5.加强舆论宣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加强学习与研究,正确把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等。要将综合素质评价培训作为初中学生的入校教育内容,让每一个学生熟知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内容、程序及要求。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营造舆论氛围,接受社会监督,争取家长支持,并积极引领全社会教育质量观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