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体验手机版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试题及答案

编辑:k12考试搜集整理; 来源:中小学考试网;时间:2021-10-17 10:06;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恍若(huǎnɡ) 绸缎(chu) 野蛮(mn) B.缀满(chu) 珐琅(f) 琉璃(li) C.制裁(cǎi) 箱箧(qi) 予以(yǔ) D.典范(diǎn) 给予(ɡěi) 劫掠(ji) 2.下列语段中有两个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恍若(huǎnɡ)  绸缎(chóu)  野蛮(mán)
  B.缀满(chuò)   珐琅(fà)      琉璃(liú)
  C.制裁(cǎi)     箱箧(qiè)     予以(yǔ)
  D.典范(diǎn)   给予(ɡěi)     劫掠(jié)
  2.下列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
   这是某种令人惊骸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婉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 明的剪影。
   改为   ;   改为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 项是 (  )
  A.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B.额尔金这个臭名昭著的英国殖民统治者,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
   C.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D.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4.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组材料,阅读后完成各题。
   材料一: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度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八旗兵丁、土匪地痞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几乎拆抢一空。现在散落于北京胡同、四合院内的圆明园石刻文物即多源于此。至宣统末年,“园内麦垄相望,如同田野”。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总理明确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以后有条件,可以修复。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精神做出了“圆明园一草一木不准动”的决定。但是,据资料记载,“文化大革命”期间圆明园多处山形水系被挖掘填平,曾一次拆除围墙800余米、砍伐树林1 000余棵、运走石料几十车。
   材料三:圆明园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瑰宝;圆明园是一段民族历史的纪录,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它是一个特定的符号。但是从2005年4月初开始,圆明园的灌木遭到了人为的砍伐和破坏。4月8日,记者来到圆明园景区的西部,闯入摄像机镜头的是成片被砍伐的灌木堆放在地上。记者发现,除了被砍掉的灌木,还有树干大约30厘米粗的杨树,绝大部分被截断的树干还露着新茬儿。
 (1)假如你是黑板报的小编,阅读了以上材料,要写一个点评,你会怎么写?(30个字左右)
  答:
  (2)将材料二中“圆明园一草一木不准动”这条规定换用一句温馨的警示。
   (20个字以内)
  答:
  (3)给材料三拟一个小标题。
   答:
  二、美文品析
   (2013?漳州模拟)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5~8题。
   圆明园情结
   临 青
   ①在那个著名的园子里遇到它的时候,我正走过那荒废的湖,那曾经映着宫灯也映着战火、荡着笙竹也荡着枪炮的波浪已经萎缩,空遗那一片凹凸和陷落。草已经很绿,还有稻,而且茂盛,遮掩着湖心湖岸的废墟。那些木桥、亭桥、九孔桥在很久以前的战火中毁掉,只一座残桥还拱着它石砌的背,毁了半边,还有半边,撑到今天,接通着另一座园子的波浪,阴云沉沉,好像是宽阔的长袍下摆,正缓缓拂过这个以悲哀著称于世的园子,而那个穿长袍的巨人无法望见它的面容。我就是在寻找那个巨人的一瞬间看到了它,看到荒芜的湖边有一个情结。
   ②那其实是一棵树。曾经是树,现在只有根了。那园子里的树曾经都是很风流的,连同那些石兽、华表和珊瑚等等,身价也精彩,惹得那些劫夺者动了军舰大炮,举着火把来取它们。能取走的都取走了,然后出现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里,成为人们惊叹的对象。这里只有根。它有许多根须,那根须足够粗壮,百年风雨陪伴它们从泥土里冒出来又往泥土里扎进去,翻来覆去缠缠绕绕。它像是死了,又仍然活着。有一条根须发出新枝来,很嫩,又很直,翘在那里,翘起一枝很绿的俊梢。它们死死活活缠在一起,缠成一个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 除非用火或者用 斧,焚了它或者劈了它。看着它的时候我想,一个人经历了风流和劫难之后还会留下什么?只有陷落吗?或者只有荒废和悲哀?这里曾经陷落,长满野草和稻;经历沧海桑田,却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白鹭在空中飞,又在结上落下,叼它。白鹭年年来,年年叼,它叼得开吗?白鹭终于飞走了,它来它去,每一轮回的飞翔都把太阳和星星留在结上。
 ③隔着那片陷落,我不能触摸那结。也许当年有人要取它的绿荫,而它不给,也不走,就那么缠着、守着那一方泥土,不肯离去不忍离去不愿离去,就那么缠着,缠着它的风流还有劫难,决不超脱、决不化解,给这世界的淡漠与善于遗忘大写出一个死活不息的执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们都这么说,可是谁也不能肯定外面的世界有还是没有那一块可以托付终身的泥土。现在只有根了。土地骄傲,土地孕育了这么执拗的一个情结;只认可它只依恋它只陪伴它只为它存在。就是那种特别的女人,把心种在什么地方就不再离去,那地方辉煌也罢荒废也罢,她只为了自己那份情怀,只为她曾经付出正在付出还要付出 ,只要为自己的付出标定一个绝对长度,纳一双蹬倒山的大头鞋,走她只要活着就走、能走多久就走多久的旅程。
   ④它在阴云下缠绕着,无声无息。它在世纪的沧海桑田中缠绕着,无声无息。它在我所感觉的世界 里缠绕着,缠绕着。我想那一定是个启示,从百年之前就开始书写,写过风流,写过劫难,终将又写复兴。
   5.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圆明园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6.结合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答:
  7.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意?谈谈你的理解。
   答:
  8.文章中多次提到“结”,请你联系全文内容简要谈谈文中的“结”是指什么。
   答:
  三、写作练笔
   9.【写法借鉴】文章中巴特勒上尉期待雨果对英法远征中国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而雨果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愤激之下,用 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 意味,增强了文章的抨击力量。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运用恰当 的反语来嘲讽那些假货泛滥的现象。(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B项“缀”应读zhuì;C项“裁”应读cái;D项“给”应读jǐ。
   2.答案:骸 骇 婉 宛
   3.【解析】选C。“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符合对圆明园的赞美,应改为“富丽堂皇”。
   4.(1)答案(示例):我们痛恨帝国主义强盗对圆明园的暴行,也痛心国人对耻辱的淡漠。(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示例):龙的传人,请不要让圆明园的草木再次受辱。
   (3)答案:圆明园的灌木遭到了人为的砍伐和破坏
   5.【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阅读第①段,总结作者描写了圆明园中怎样的景物,然后回答这些景物描写与下文抒写圆明园情结的关系。
   答案:写出了圆明园曾经的风流与劫难以及眼前的衰败,为下文抒写圆明园情结做铺垫。
   6.【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特点。分析①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表现的内容和语言丰富的意蕴方面回答。
   答案:用宫灯、笙竹、石兽、华表、珊瑚等表现圆明园的风流;用战火、枪炮、军舰、大炮、火把表现它遭受的劫难。语言蕴藉、含蓄,表意丰富。
   7.【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联系上文,抓住“风流”“劫难”“复兴”等词思考。
   答案:无论是繁华盛世时,还是遭受侵略、蒙受凌辱时,每个中华儿女都执着而顽强地热爱家园、热爱祖国。凭着这种忠贞不渝的精神,我们一定能自立自强,一定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文章的主旨。联系全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作者那种热爱家园和祖国的情感。
   答案:曾经的风流和劫难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这个“结”即指“情结”,是那种执拗而顽强的依恋家园、热爱祖国的情怀。
   9.答案(示例):标着保真、假一赔三的招牌,喊着“文明经商”的口号,从事着假货生意。接到投诉,敷衍哄欺,变相保护。不愿意为之解决实质问题而努力,却一味地强调证据难寻,退货了事。请问这些“文明商人”,你们置消费者的权益于何处?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首页- Sitemap-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k12考试网

站长邮箱:k12@k12.com
© 2018-2099 k12考试网 www.k12e.com 版权所有 ICP备1821696号